二、稽查选案--为什么又是我???
怎么是你?怎么老是你??这是比较典型的中式英语,但是作为税务检查人员来说,当又遇到原来曾经检查过的企业财务人员来说税务稽查局领取检查通知书时,便不由得要冒出这句话,确实,在税务稽查工作中有的企业几年也不检查几次,但是有的企业可能连年接受检查,财务人员因此感到非常的郁闷--为什么是我?为什么又是我啊??为什么要年年中彩呢?都不由自主的烦恼起来。那么到底被稽查对象是如何中彩的呢??这就是本文要介绍的内容、税务稽查工作的第一环节----稽查局是如何选取答案的。
稽查案源头是由稽查局的选案部门确定的,各地的国税、地税机构设置不尽相同,选案的职能放在哪一级机构可能又差别,但是大体上,税务稽查选案有四个来源:
1、自身选拔 2、基层税务主管部门推送 3、接受举报 4、上级交办。
一:自身选拔
即有稽查局的选案部门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对所管辖之内的区域企业,根据其日常申报信息,通告计算机或者是人工筛选出来的检查对象。
(一)、计算机选案。所谓的计算机选取答案,就是将稽查经验或纳税评估经验变成计算器可执行的程序,由计算机对已有的企业征管资料及其他的有关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对比,从中发现纳税异常的企业,并将其列入稽查对象。这是目前全国各地的在尝试使用的选取查案的方式。它的好处就是效率高,只要相关的信息搜索成分、分析对比,条件设置科学、合理,很快就可以选出稽查的对象。另个好处:计算机在选案时可以再一定程度上面减少选案过程中因人情因素的干扰---只要筛选条件的设定没有人情因素,其结果自然也不会受到人情因素的干扰。
计算机选取答案的前提和基层工作就是搜集企业的各类的信息资料,这些信息资料分别有:税务机关内部所掌握的纳税人税收管理资料,比如:企业注册登记信息,纳税申报及入库信息,各税种的纳税申请报表,自查报告表,各类的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员的日常检查、纳税资料评估等等。而来自税务机关外边的信息。可能有:车辆管理部门的信息、房地产管理部门的信息、海关管理信息、银行业务信息等等。目前各地的税务机关所建立的纳税人“一户式”电子档案,包含了比较丰富的管理信息。而“金税三期”工程的运程方式,将统一全国管理数据标准、口径,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数据大量集中。计算机选案工作无疑将因此直接受益。。
现在有了信息,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是自己已经设置的筛选模式模型的软件进行分析、比对。选出来的答案高低,决定要内置筛选的模式优良。筛选模式的建立过程实际上是人工经验的“进化”过程。这是选择答案软件的核心和灵魂,客观的讲,目前计算机选案的系统中,一些的选案指标简单并不科学,如只根据营业税税负率、所得税税负率,纳税的比例及纳税申报表与财务的报表的简单逻辑关系等指标进行分析。而不能结合本地的经济发展和行业特点进行增和分析,其结果就是选案过程中质量不高的原因。
(二)、人工选案。所谓的人工选案就是根据企业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员的各类信息资料进行人工的分析,从而确定稽查对象的过程,其优点是:有经验的分析人员,在选择答案时,会更综合的进行分析,而不是简单的独看企业的某个指标管理的信息是否异常。缺点就是效率低,并且人情选案的可能性非常的大,而一旦在选案的过程中参杂了人情因素,那么,不光选择的准确率会大多折扣,执法的公平和正义也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