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冯小刚在文艺组小组讨论中表示,他将和张国立委员一同提出个建议,选出一定数量、有丰富文化含义的繁体字回归中小学课本,更好的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冯小刚认为繁体字中的“???rdquo;二字最具代表性,“?要相见,?垡?行?rdquo;,简体字的表现形式则“亲不见,爱无心”,削弱了本身意义,无法体现对汉语言文化的传承。他以“???rdquo;为例解释道:“孩子学习写这些字的过程中,已经在心中种下了美好的种子。”
冯小刚的这个建议,不禁让我们想起了2010年律师叶满天写的那篇题为《16汉字之错:既不尊重女性又误导儿童人生观》的文章,叶满天提出,有16个汉字歧视女性应该加以改造。16个歧视女性的汉字为:娱、耍、婪、嫉、妒、嫌、佞、妄、妖、奴、妓、娼、奸、姘、婊、嫖。叶律师认为,这16个字“均具有一定的贬义,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让普通人在书写或阅读的过程中,从视觉上觉得这16个字与女性性别有根本的联系,无形中降低了他们对女性的评价。”他建议改造这些字,并举例说:“奸”改为“犭行”,可以向所有人表明“犭行”是一种兽行。他相信更改这个字可以减少20%的强奸犯罪。
改了“奸”字就能减少强奸罪,“亲爱”回归“???rdquo;就能在孩子心中种下美好的种子,听上去似乎有点道理,细想想却令人啼笑皆非。汉字晦涩难学,被地球人称为最难掌握的文字。《第一次汉字简化方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那个时候中国文盲太多,“汉字专家”教“小学生”识字,把汉字整整形简化一下,自然会顺理成章地被接受并沿用至今。简体字好不容易被中国人约定俗成了,就不要轻易瞎折腾了。文字是交流工具,越简单越好,英语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语”就因为如此。如今是快节奏发展的社会,汉语能字词达意就行了,何必非得要掺杂那么多的说道?回归繁体字,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而是一种倒退。